MINI Aquarium Accessories 迷尼水族精品

服務選項

>> mini迷尼水族精品,近日內,即將開放! >> 歡迎索取 《mini #1》[多效合一]好料 嚐鮮包,索取辦法,請看這裡! 服務選項 

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

誰家的魚中毒了?(三)/ 谁家的鱼中毒了? (三)


過去以來,經常可看到魚友討論:「底砂或裸缸飼養,那個好?」這個問題...。


無論你為何設計擺放過濾器組,或使用那些濾材,最終目的就是要模擬魚在大自然的原生環境,給魚最天然的生活環境。

許多魚友受到網路訊息影響,會以為魚缸中只存在硝化菌群,事實上,並非只有硝化菌群而已,還包括:分解型消化菌等。

硝化菌群與消化菌群,各有不同屬性、生存環境、功效的益菌群,前者為解毒型益菌,為好氧菌,主要在分解魚便、飼料殘餌及有機污垢產生的劇毒氨,經由硝化菌群分解轉換為毒性較低的亞硝酸鹽及硝酸鹽,降低減少毒素危害魚隻。後者為分解型益菌,為厭氧菌,主要在分解魚便、飼料殘餌及有機污垢,可減少水體中污垢而達到淨化水質之效。這兩大益菌群都是養魚水中不可少的益菌,雖然屬於對峙型益菌,但同時可並存在魚缸之中。




觀察戶外水池、溪流、湖泊,都有底砂(土)層,魚除在底層外,所有魚便、殘餌、有機污垢都會沈澱在底層,底砂(土)層正是分解型消化菌群聚集分佈最多地帶。當水中污垢逐漸沈澱掉落至底部後,再藉由水流、水的壓力後不斷細化,在底砂(土)層被消化菌群分解後而逐漸消失。

用「藏污納垢」來形容底砂(土)層一點也不為過,許多魚友會選擇裸缸飼養,主要怕魚缸底部沙污,稍有翻動底砂,就造成魚缸水混濁,甚至導致魚隻中毒暴斃死亡,事實上,這種擔心是多餘的,擔心魚隻中毒,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長期未清理底砂環境。魚缸底砂不僅會累積不及分解的殘餘物,同時也因含硫蛋白質經微生物菌群的分解,累積厭氧層硫化氫(H2S),硫化氫毒性相當大,不僅對硝化菌群有害,更對魚隻生存危害相當大。雖是如此,只要:定期清洗底砂、巧用分解型益菌及種植水生植物,特別是陞存在底砂層內的分解菌群,不但默默地在分解污垢,讓魚缸內的清澈乾淨,同時,也會分解降低水中氨含量,降低減少對魚的危害。

當愈來愈多污垢累積在底砂層,有些人底砂會出現變黑情況,這主要是長時間沒有清洗底砂所致。








許多魚友認為,只要在過濾器內擺放培菌濾材,就會有硝化菌存在,你的魚缸,真的有硝化菌群的存在嗎?

硝化菌,並非是單一菌,而是多種菌種的總稱,硝化菌為好氧菌,牠的存活必需要有:1.分解物、2.附著空間(物)及3.氧氣,當有機污垢量過多、沒有足夠附著空間及氧氣,硝化菌群的量與存活,都會受到嚴重影響。

(一)、你的硝化菌在那裡?


以魚缸來說,並非在過濾器內的培菌濾材,而在底砂表面層,底砂層表面,具有:

1.提供硝化菌更多的附著空間。
2.硝化菌群無法自行移動,必須藉由水流動供給氨可分解物。
3.水流動帶來更充足的氧氣。

反觀最多魚友使用的上部過濾器,受到水由上而下的游動,大多培菌濾材都無法泡在水,僅有表面稍有水流動,由於硝化菌群無法自行移動,都必須仰賴水流移動及獲得氨分解物。以上部、底部及外部圓筒三種型式過濾器系統,上部過濾器培菌效果最差,主要關鍵就在於培菌濾材泡水!

(二)、有機污垢多,硝化菌群數量不足的氨中毒(Ammonia poisoning)

氨(慣稱:Ammonia,阿摩尼亞),是蛋白質代謝產物,以未解離氨(NH3)及解離氨(NH4+)兩種形式存在,與水溫、pH酸鹼度有密切關聯,當水中總氨量小於 0.1ppm,則為較安全水質,若水中氨濃度高,魚隻除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身體僵直外,體表也會出現出血,當水中氨含量超過0.25mg/L,即會對魚的鰓造成傷害,氨中毒初期,魚隻開始出現輕微地不安、呼吸速率增加、接近水面浮頭,之後會陸續更明顯的不安、移動加快、呼吸不規則,接著變成興奮期、陸續出現竄游、顫抖、跳躍、掙扎至昏迷而死。

氨中毒的主要途徑,可分為有機及無機二種,其中,有機的途徑,主要是:水受到嚴重污染、農業污染、水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生物化學還原...等,除可藉由換水,去除降低水中氨含量,中毒狀況大多可解除。此外,藉助硝化菌群分解,將氨分解轉換為亞硝酸鹽,再分解為硝酸鹽,這就是為何硝化菌群是魚缸中不可少的益菌群。

以大自然生態,是無法阻擋或防止氨的產生,但卻可藉由硝化菌群來消耗減少水中大量的氨,因此,硝化菌可說是去毒型益菌群。


硝化菌與分解菌是兩種不同屬性的益菌群,當分解消化菌群數量多於硝化菌群,水體中污垢量會變少,可產生給硝化菌的氨分解物也會減少,相對地,當水體中污垢量爆量,大量產生氨,而水體中硝化菌群數量不及污垢量,不僅水污染速度加快,pH酸鹼值會下降、NH3/4、NO2、NO3這三組數值也會高居不下,當NH3/4值一升高,所有問題就會接踵而來。

若水質持續惡化,魚隻染病的機會也愈來愈大,若從誘發疾病的環境因子來看,多半有三大主因:

1.高密度飼養,形成高污染。
2.亞硝酸菌、硝酸菌分裂繁殖速度大不同,易形成亞硝酸鹽積聚。
3.水溫驟變。

在「七彩神仙之美」社團一文中提到亞硝酸中毒,因缺氧導致魚鰓變得較為暗黑,作者質疑是亞硝酸中毒,依筆者個人砍法,這是菌群失衡所致,筆者個人亦曾多次測試水質,測試結果為NH3/4值為0,NO2值為?,硝酸鹽值亦高達?,即表示整個硝化過程中,亞硝酸菌數量不足,無法即時再將亞硝酸鹽分解為硝酸鹽,這主要受限於亞硝酸菌、硝酸菌二菌種的分裂繁殖速度不同所致。



大多魚友只知增加各種培菌濾材,總以為多放一些培菌濾材,多倒許多硝化菌液或硝化菌粉,就可高枕無憂讓者個魚缸充滿硝化菌,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。硝化菌存活數量的多寡,取決於「分解物」、「附著面積」、「氧氣」、「水流動」四大要素,其中,「附著面積」與「水流動」二項,是容易被忽略與搞錯。這也是為何:

1.在魚缸中硝化菌數量最多的區域,不是過濾器中的培菌濾中,而是在底砂層表面。
2.上部過濾器培菌效果,不及外部與底部過濾器系統。


整個硝化作用,從污垢量、氨量、亞硝酸菌、硝酸菌,成一連帶關係,只要中間一部分過多或過少,都會讓你的魚「拉起紅色警報」!

《待續~~》











谁家的鱼中毒了? (三)


过去以来,经常可看到鱼友讨论:「底砂或裸缸饲养,那个好?」这样的问题。


无论你为何设计摆放过滤器组,或使用那些滤材,最终目的就是要模拟鱼在大自然的原生环境,给鱼最天然的生活环境。

许多鱼友受到网路讯息影响,会以为鱼缸中只存在硝化菌群,事实上,并非只有硝化菌群而已,还包括:分解型消化菌等。

硝化菌群与消化菌群,各有不同属性、生存环境、功效的益菌群,前者为解毒型益菌,为好氧菌,主要在分解鱼便、饲料残饵及有机污垢产生的剧毒氨,经由硝化菌群分解转换为毒性较低的亚硝酸盐及硝酸盐,降低减少毒素危害鱼只。后者为分解型益菌,为厌氧菌,主要在分解鱼便、饲料残饵及有机污垢,可减少水体中污垢而达到净化水质之效。这两大益菌群都是养鱼水中不可少的益菌,虽然属于对峙型益菌,但同时可并存在鱼缸之中。



观察户外水池、溪流、湖泊,都有底砂(土)层,鱼除在底层外,所有鱼便、残饵、有机污垢都会沉淀在底层,底砂(土)层正是分解型消化菌群聚集分布最多地带。当水中污垢逐渐沉淀掉落至底部后,再藉由水流、水的压力后不断细化,在底砂(土)层被消化菌群分解后而逐渐消失。

用「藏污纳垢」来形容底砂(土)层一点也不为过,许多鱼友会选择裸缸饲养,主要怕鱼缸底部沙污,稍有翻动底砂,就造成鱼缸水混浊,甚至导致鱼只中毒暴毙死亡,事实上,这种担心是多余的,担心鱼只中毒,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长期未清理底砂环境。鱼缸底砂不仅会累积不及分解的残余物,同时也因含硫蛋白质经微生物菌群的分解,累积厌氧层硫化氢(H2S),硫化氢毒性相当大,不仅对硝化菌群有害,更对鱼只生存危害相当大。虽是如此,只要:定期清洗底砂、巧用分解型益菌及种植水生植物,特别是升存在底砂层内的分解菌群,不但默默地在分解污垢,让鱼缸内的清澈干净,同时,也会分解降低水中氨含量,降低减少对鱼的危害。

当愈来愈多污垢累积在底砂层,有些人底砂会出现变黑情况,这主要是长时间没有清洗底砂所致。








许多鱼友认为,只要在过滤器内摆放培菌滤材,就会有硝化菌存在,你的鱼缸,真的有硝化菌群的存在吗?

硝化菌,并非是单一菌,而是多种菌种的总称,硝化菌为好氧菌,它的存活必需要有:1.分解物、2.附着空间(物)及3.氧气,当有机污垢量过多、没有足够附着空间及氧气,硝化菌群的量与存活,都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
(一)、你的硝化菌在那里?


以鱼缸来说,并非在过滤器内的培菌滤材,而在底砂表面层,底砂层表面,具有:

1.提供硝化菌更多的附着空间。
2.硝化菌群无法自行移动,必须藉由水流动供给氨可分解物。
3.水流动带来更充足的氧气。

反观最多鱼友使用的上部过滤器,受到水由上而下的游动,大多培菌滤材都无法泡在水,仅有表面稍有水流动,由于硝化菌群无法自行移动,都必须仰赖水流移动及获得氨分解物。以上部、底部及外部圆筒三种型式过滤器系统,上部过滤器培菌效果最差,主要关键就在于培菌滤材泡水!

(二)、有机污垢多,硝化菌群数量不足的氨中毒(Ammonia poisoning)

氨(惯称:Ammonia,阿摩尼亚),是蛋白质代谢产物,以未解离氨(NH3)及解离氨(NH4+)两种形式存在,与水温、pH酸碱度有密切关联,当水中总氨量小于0.1ppm,则为较安全水质,若水中氨浓度高,鱼只除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身体僵直外,体表也会出现出血,当水中氨含量超过0.25mg/L,即会对鱼的鳃造成伤害,氨中毒初期,鱼只开始出现轻微地不安、呼吸速率增加、接近水面浮头,之后会陆续更明显的不安、移动加快、呼吸不规则,接着变成兴奋期、陆续出现窜游、颤抖、跳跃、挣扎至昏迷而死。

氨中毒的主要途径,可分为有机及无机二种,其中,有机的途径,主要是:水受到严重污染、农业污染、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生物化学还原...等,除可藉由换水,去除降低水中氨含量,中毒状况大多可解除。此外,借助硝化菌群分解,将氨分解转换为亚硝酸盐,再分解为硝酸盐,这就是为何硝化菌群是鱼缸中不可少的益菌群。

以大自然生态,是无法阻挡或防止氨的产生,但却可藉由硝化菌群来消耗减少水中大量的氨,因此,硝化菌可说是去毒型益菌群。

硝化菌与分解菌是两种不同属性的益菌群,当分解消化菌群数量多于硝化菌群,水体中污垢量会变少,可产生给硝化菌的氨分解物也会减少,相对地,当水体中污垢量爆量,大量产生氨,而水体中硝化菌群数量不及污垢量,不仅水污染速度加快,pH酸碱值会下降、NH3/4、NO2、NO3这三组数值也会高居不下,当NH3/4值一升高,所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。

若水质持续恶化,鱼只染病的机会也愈来愈大,若从诱发疾病的环境因子来看,多半有三大主因:

1.高密度饲养,形成高污染。
2.亚硝酸菌、硝酸菌分裂繁殖速度大不同,易形成亚硝酸盐积聚。
3.水温骤变。

在「七彩神仙之美」社团一文中提到亚硝酸中毒,因缺氧导致鱼鳃变得较为暗黑,作者质疑是亚硝酸中毒,依笔者个人砍法,这是菌群失衡所致,笔者个人亦曾多次测试水质,测试结果为NH3/4值为0,NO2值为? ,硝酸盐值亦高达? ,即表示整个硝化过程中,亚硝酸菌数量不足,无法即时再将亚硝酸盐分解为硝酸盐,这主要受限于亚硝酸菌、硝酸菌二菌种的分裂繁殖速度不同所致。



大多鱼友只知增加各种培菌滤材,总以为多放一些培菌滤材,多倒许多硝化菌液或硝化菌粉,就可高枕无忧让者个鱼缸充满硝化菌,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。硝化菌存活数量的多寡,取决于「分解物」、「附着面积」、「氧气」、「水流动」四大要素,其中,「附着面积」与「水流动」二项,是容易被忽略与搞错。这也是为何:

1.在鱼缸中硝化菌数量最多的区域,不是过滤器中的培菌滤中,而是在底砂层表面。
2.上部过滤器培菌效果,不及外部与底部过滤器系统。


整个硝化作用,从污垢量、氨量、亚硝酸菌、硝酸菌,成一连带关系,只要中间一部分过多或过少,都会让你的鱼「拉起红色警报」!

《待续~~》



本文同时在「Martin的金鱼窝」中刊登




 馬來西亞朋友們,請看這裡!
馬來西亞朋友們,請看這裡!

《mini #1》[多效合一]好料,快速讓魚增豔、起頭、成長,提高抵抗力!

《mini #1》[多效合一]好料,為沉底式飼料,適合:金魚、花羅漢、孔雀魚、鬥魚、異形、錦鯉魚、血鸚鵡、七彩神仙...等魚種餵養。

快速讓金魚、花羅漢等,增豔、起頭、成長,提高抵抗力!歡迎索取嚐鮮包餵養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

安「新」去設缸吧!(二) / 安「新」去设缸吧! (二)

想要讓魚缸內的硝化菌群越來越多,需要具備三個必要條件,包括: 一、飽和充足的氧氣 硝化菌,因作用時需要消耗水中較多氧氣,因此,被稱之為好氧菌。大量硝化菌的生長,菌群會與魚群爭強氧氣,導致水中氧氣量快速減少,雖然,硝化菌生長速度相當緩慢,因此,牠們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