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魚隻不甚感染疾病,總會讓魚友兵荒馬亂,不知所措,最常出現的情況,就是先急忙倒入藥劑,但往往把藥劑藥抗性、殘留性...等關鍵問題全拋在腦後,最後,不但花了錢,魚病沒有治癒,反而病情更惡化,甚至加快魚隻死亡,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力!
當魚隻不病遭病菌侵襲,必須要先冷靜面對,先觀察魚隻染病後症狀,再確定遭何種病菌病菌入侵,然後找尋有效藥物治療,而非貿貿然然地倒入藥劑,特別是抗生素類的黃藥濫用與不當使用,最為嚴重。黃藥,具有藥抗性及殘留性,雖具殺菌功效,但對魚的傷害與後遺症不小,加上,也會破壞瓦解硝化菌群及其它益菌群。黃藥,早已被禁止使用,建議,少碰為妙,雖可針對當下疾病殺菌,但對未「陣亡」而殘留頑抗的餘菌,卻產生巨大的藥抗力,坦若,魚隻再次遭細菌入侵之際,將要以更高的藥劑量、最劇毒性藥物進行殺菌,屆時,魚隻最後不是生病而亡,而是先被藥物給毒害致命。
【養魚333,養魚真輕鬆!】 Aquarium Knowledge Database VOL:003
魚兒的各鰭陸續出現出血、潰爛,該如何治療呢?
這是因水質惡化引起的疾病最佳寫照,常見疾病,包括:紅斑、爛鰭、穿孔、掉鱗...等,這類疾病多半屬於細菌性病毒,特別是在水質敗壞惡化、魚隻體抗力衰退之際,會「趁機作亂」、「大肆攻擊」生病魚隻,甚至導致魚隻衰竭死亡。
面對這些討厭的疾病來襲,多半魚友多半採用投放殺菌型藥劑,雖然可在短時間內殺死病菌,但也把益菌一併殺光,而藥劑進入魚體後,恐怕是另一個更大的致命傷害!也不是最佳的治病方式。
面對難纏的疾病,並非一味地投放藥物、液,應有三大正確的觀念與處理方式,包括:
一、減少魚體及水體中病菌數
減少病菌數量,才能控制病情不繼續惡化,坦若病菌量持續增加,則會讓病情愈來愈惡化,甚至引起其它病菌或疾病的併發反應,而最好的方式,就是持續少量換水,一來除可藉由排水,去除病菌外,亦可維持水的淨化,換水時,應注意水溫瞬間變化,需緩慢注水,避免水溫驟變而加速魚隻死亡。而許多疾病,往往可藉由持續少量換水,改善水質,提高藥物治療效果。
許多魚友在進行投藥期間,會較大幅度提高水溫,這並非是正確治病作法,當水溫提高後,會加快許多病菌分裂繁殖,反而提高增加病菌量,更會減少水中氧氣量,當水溫提高、水中氧氣量會大幅降低,魚隻新陳代謝速度也會隨之減弱,反而更不利於治病效果。雖然有些疾病提高水溫有助於治療(如:白點病、胡椒病、白衣病...等),切勿瞬間大幅提高水溫,應維持在較高水溫或緩慢提高水溫。
二、殺菌
面對難纏的病菌、細菌,必續藉助藥物進行殺菌,始可達到治癒效果。目前許多市售水族類疾病藥劑,多為殺菌類藥劑,雖然,這些藥劑具有強大殺菌效果,但對體弱魚隻,有可能導致魚隻體力及抵抗力更為脆弱,甚至出現中毒死亡。前述多種「體外型」疾病,可使用優碘、高錳酸鉀,採以塗抹或浸泡方式殺菌,這二種藥劑也是醫療、個人保健上常用消毒、殺菌藥劑,且抑菌、殺菌效果相當好,廣泛運用在醫療擦拭傷口及消毒預防上。在使用上,必須注意藥劑濃度,應先稀釋後再使用,切勿直接採用高濃度藥劑,若出現魚隻不適反應,只要立即撈起或以水沖洗魚表,即可快速解除。
三、刺激魚隻進食慾望
魚隻染病後的反應與人類相同,呈現「病奄奄」、「食慾不振」反應,在染病之際,更需要有足夠的體力,增強自身抵抗力與病菌抵抗,因此,刺激魚隻進食慾望,維持魚隻有足夠抵抗病菌的體力相當重要。在多種誘導魚隻物品中,大蒜是不錯的誘導天然物品。
魚隻染病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,病急亂投醫的治病觀念與作法。如何更有效治療魚病呢?請看更多、更精彩的【養魚333,養魚真輕鬆!】。
發現問題,找到答案,「養魚333,養魚真輕鬆!」,同步於「迷尼水族精品」及「Martin的金魚窩」中刊登。
This page content synchronize published in "mini aquarium acessories" and "Martin`s goldfish house", For more information, please click here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