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I Aquarium Accessories 迷尼水族精品

服務選項

>> mini迷尼水族精品,近日內,即將開放! >> 歡迎索取 《mini #1》[多效合一]好料 嚐鮮包,索取辦法,請看這裡! 服務選項 

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

如何嶄露「頭」角?(二)


對金魚及羅漢迷來說,無不殷殷期盼,魚兒頭瘤愈來愈發達,除挑選具有爆頭淺力的幼仔,更想盡辦法,在飲食、水質...等方面下功夫。

網路Google網路搜尋各種增長魚兒頭瘤方法與餵食,幾乎都以多餵食高蛋白質(protein)餌料為主,其中,餵食較高含量蛋白質活餌類餌料,是最常見增長頭瘤方法之一。那麼,蛋白質有增長頭瘤有何關聯?為何又有那麼多魚友會瘋狂追求蛋白質含量高低呢?

蛋白質,不僅是魚生長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必需營養素,更是構成各種組織重要組成成份,及與酶和激素的組成和生理機能密切相關,簡單的說,蛋白質是魚類生長和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、構成各種組織重要組成成份,與酶和激素的組成和生理機能...等密切相關。

一、蛋白質愈高愈好?



魚類從各種食物中獲取蛋白質,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為氨基酸後,合成魚體蛋白及產生能量,魚的生長,就是魚體內不斷地積累,因此,蛋白質含量高低或飼料原料品質優劣,左右了魚的陞廠與健康。當蛋白質換取量不足,會造成生長緩慢、體質變差、抗病力降低,因此,餌料中氨基酸含量與比率多寡,不僅是決定蛋白質營養價值重要因素,更是評價餌料品質優劣標準。

許多魚友認為,供給愈多蛋白質對魚愈好,其實,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。雖然,魚對蛋白質的需求高於畜禽,但魚隻在不同成長階段,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標準也不相同,幼魚階段為40~48%,成長則降到28~33%,換句話說,會隨著魚隻的成長而降低,當餵食蛋白質含量過高餌料(人工飼料)、活餌、高蛋白質植物...等,在魚隻體內蛋白質積蓄量不變,體重增加並不會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成正比,不僅造成蛋白質浪費,蛋白質代謝產物更會污染水質,而被吸收的蛋白質經酶分解為胺基酸,胺基酸代謝後產生的最終產物,多數水生動物以氨的形式排出體外,多數陸棲動物則以尿酸排除。特別是高密度養殖,氨含量過高,水質敗壞速度愈快、愈嚴重。

此外,餌料中的碳水化合物,不僅提供魚隻所需的熱量外,更可幫助有機體的代謝,尤其是飼料鐘,要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,是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,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時,會引起魚隻糖代謝紊亂,過量的脂肪累積在肝臟而引起腫大,輕微者,體色變淡,外表有光澤、嚴重者,引發肝病變,使肝臟失去正常機能及衰竭,最後會導致魚隻死亡。

因此,魚對蛋白質的需求,是求適量,並非過量。

二、蛋白質種類與來源

蛋白質種類,可分為: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二種。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雖差異並不多,但在胺基酸組成和數量,仍有許多差異。

(一)、動物性蛋白質


動物性蛋白質,泛指:奶、畜肉、禽肉、蛋類、魚、蝦...等,主要為肉食品,營養豐富、味道鮮美、食用廣泛。水族(產)養殖動物蛋白質種類,又以:蟲、蝦、魚最為常見。

(二)、植物性蛋白質

大豆,黃豆、大青豆和黑豆等豆類,芝麻、瓜子、核桃、 杏仁、松子...等,皆為植物性蛋白質。許多水生植物、藻類的蛋白質含量也相當高,其中,水芙蓉蛋白質含量約23.0%,無根萍的含量更可達40%以上,已接近黄豆的高水平,其澱粉含量更高達50%以上,它除了可做幼魚的優質魚餌外,也是鵝鴨相當喜愛的餌料,甚至被視為營養美味的醬料塗在漢堡中的營養聖品。



藻類,蛋白質含量相當可觀,魚友較為熟悉的螺旋藻、綠藻、微藻...等,蛋白質含量大多可高達60~70%、纖維質含量10%左右、含10多種類胡蘿蔔素及維生素群,是魚類絕佳的蛋白質。許多魚友花費大把鈔票購買藍藻(又稱:螺旋藻),藉由藻類提供魚兒較高的蛋白質。


以藻類來說,可分為:好藻與壞藻,好藻,不僅可成為魚蝦類的天然食物及最佳營養素外,更有穩定水質效果...等。壞藻,往往生長速度相當驚人,一個不留神或管理不當,整個魚缸很快地被壞藻侵佔,不僅破壞魚缸景觀,也可能影響水質、魚隻、水草的存活,許多資深玩家將壞藻視為水質變壞前的訊號。

多餵食藻類的好處,包括:增快魚隻生長、頭瘤增長、體色鮮艷表現、提高免疫力...等優點,如何取得藻類呢?最簡單、便宜的方法,就是以綠水養殖,綠水,指含有小球藻、衣藻等單細胞綠藻類的水,將另外與魚友分享「如何培養綠水」,不需要花費大把鈔票去購買螺旋藻。

三、追求蛋白質餌料的迷思


許多魚友為加快魚隻生長、提高頭瘤表現,而陷入追求高蛋白質餌料的迷思,一味地餵食高蛋白質餌料,這否而對魚造成更大的隱性傷害。

雖然,蛋白質是魚類生長不可獲缺的重要營養元素,餵食高蛋白質含量餌料,事實上,魚隻所需的蛋白質,關鍵在於蛋白質中所含必需胺基酸種類及比例,而非含量值的高低,雖然,動物性蛋白質所含胺基酸的種類和比例,較符合動物生長需要,營養價值較高,可加快魚隻成長速度,但魚隻壽命較短,而植物性蛋白質對魚隻發育較為緩慢,但壽命較長、耐力好、提高腸道消化能力。任何魚類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皆有其適合範圍,且會隨著魚隻的成長,需求量會逐漸降低,因為,在魚體蛋白質的積蓄量不變下,體重增加不等於對蛋白質需求量成正比增加。


過量的蛋白質,除會引起魚類糖代謝紊亂,造成肝臟的脂肪積累,嚴重脂肪肝,甚至會引發肝病變,使肝臟失去正常機能、機體衰竭,最後導致死亡外,最後銨離子會代謝形成尿素排出體外,造成浪費外,更易污染水質。

提供魚隻所需的營養元素,更需要腸道消化與吸收配合,否則,魚兒也無福消受,可能被排出體外,甚至會囤積在體內。無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或人工飼料,皆有其營養價值,應多元化餵食,而非只餵食一種或少數幾種食物。再者,餵食高蛋白含量的動物性餌料,所帶來的病菌、體內外寄生蟲...等風險,原本就遠高於植物性及人工飼料,魚類與其它動物、人類一樣,需要均衡、完整的營養元素。

四、追求大頭的頭大問題



魚隻頭瘤是否發達,決定關鍵在於「遺傳基因」與「生活環境」、「後天栽培」等多項關鍵,特別是受到基因影響,如:有些羅漢魚品種,不具有荔枝狀頭瘤基因,不論如何飼養,其頭瘤也不會變大。飼養環境的水質、水溫、pH...等,都是影響到頭瘤成長的重要因素。在餵食方面,若過度偏重餵食頭瘤增長飼料、活餌,導致其它必要營養元素不足,都不利於魚隻頭瘤生長。


魚友可餵食的活餌種類相當多,最重要的來源、消毒、腸道消化吸收...等問題,許多魚友以為,活餌放入冰箱冷凍可殺死細菌、寄生蟲,這是錯誤的認知,特別是來源不明的活餌,可能帶來淺在的細菌、寄生蟲,坦若消毒不徹底,細菌、寄生蟲侵入魚體後,恐怕會讓許多魚友要面對各種疾病、體內寄生蟲侵襲魚兒的頭大問題。



更精彩內容    在後「頭」,待續....





本文同步於「Martin的金魚窩」中刊登






安「新」去設缸吧!(二) / 安「新」去设缸吧! (二)

想要讓魚缸內的硝化菌群越來越多,需要具備三個必要條件,包括: 一、飽和充足的氧氣 硝化菌,因作用時需要消耗水中較多氧氣,因此,被稱之為好氧菌。大量硝化菌的生長,菌群會與魚群爭強氧氣,導致水中氧氣量快速減少,雖然,硝化菌生長速度相當緩慢,因此,牠們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