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魚友面對立鱗病,往往束手無策,在病急亂投醫下,花錢買藥投放後,魚兒仍回天乏術。立鱗病,真的是魚的絕症嗎?
談到立鱗病,確實讓不少魚友聞之色變,不僅來得快、治癒率不高,且擴散性極高,算是猛爆型「殺手級」的魚病,特別是在管理不善及高密度飼養引起的水質惡化、換水疏於水溫差異或季節氣溫驟變下,尤其常見。
從肉眼上,並不難看出立鱗病的特徵,尤其是鱗片立起,有如松果一般,因此又名「松鱗病」、「炸鱗病」、「豎鱗病」等不同稱呼,除明顯的鱗片立起外,還包括:眼睛充血、呼吸急促、肚子腫大...等症狀。以立鱗病的感染方式來看,可分為:「細菌性立鱗」與「原生蟲性立鱗」二種。
1.細菌性立鱗:
點狀假單胞短桿菌所致(產氣單胞菌),屬革蘭陰性菌,細菌感染者,全身水腫突眼且鱗片皆豎起。
2.原生蟲性立鱗:
魚波豆蟲,寄生於鱗囊內造成體內積水(腹水),經由原蟲感染,則無水腫現象,而呈現局部立鱗。
在感染立鱗病初期,若把握「最佳治療黃金時間」、「即時正確處理」,治癒機率相當高。
由於腹水腸伴隨立鱗病而來,若不慎遭立鱗病纏身,魚隻便會很短時間內,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,由於這種「急」病屬於高傳染性疾病,只要一尾「中獎」,恐怕其它魚兒也會遭殃,因此,處理立鱗病的第一步驟,就是隔離治療,避免病情繼續擴大。此外,面對立鱗病,魚友應有「降低病菌量爆增」、「減少病菌數量」、「保持魚隻食慾,增強抵抗疾病防禦力」三種態度去面對,簡單的說,就是:一方面殺菌,一方面去菌,同時要讓魚隻有足夠的體力支撐存活。特別是,當魚隻不幸遭染疾病後,活動力表現驟降、平衡失調、完全停止進食,若魚隻沒有保持進食,有足夠體力與病菌抗衡,恐怕最後會是「節節敗退結束」。
圖片提供:「時光廷誌-皮球金魚立鱗病治療」
本分享文同時刊登於「Martin的金魚窩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