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培養菌類為主的生物過濾,一直是新手及經驗不足魚友最重視的一環,陸續花費大把鈔票購買硝化菌相關商品,但往往是買回劣質甚至菌量相當低的商品,真的是「賠了夫人又折兵」!
硝化菌群,這個益菌對熱愛養魚的魚友並不陌生,但對牠的瞭解卻相當生疏,以至於許多魚友花費了不少銀兩後,又得到應有的效果,究竟,這個我們肉眼看不到,卻又不少沒有牠的益菌,該如何得到牠?該如何保護牠?又該如何讓牠常常久久存在呢?
一、硝化菌
硝化菌並非是單一菌種,而是多種益菌群的統稱,牠主要的功效在於,分解飼料殘餌、魚隻排泄物及有機雜質產生有毒的氨,分解為亞硝酸鹽及硝酸鹽,降低減少有毒物質對魚的危害。
二、硝化菌生存條件
硝化菌群生存必要三大條件:1.場所。2.食物。3.氧氣。
環境,係指可附著物,魚友常用的陶瓷環、發泡煉石、培菌屋(條)...等,這些培菌濾材皆有表面粗糙、多微小孔隙特性,是硝化菌群適合附著的場所。
食物,則是硝化菌群可分解物-氨,每天不斷地產生的飼料殘餌、魚隻排泄物及有機雜質,經腐爛後會釋放氨,就成為硝化菌群主要的食物來源。氧氣,由於硝化菌群為好氧菌,需要較高氧氣量,因此,會與魚及其它微生物消耗水中氧氣,當水中含氧量不足,會嚴重影響到硝化菌群繁衍速度及加速死亡。
三、硝化菌特性
硝化菌群無法自行移動,一切都需仰賴水,靠水隨波漂移、獲取食物,以及獲得氧氣,當濾材表面水分不夠,硝化菌群除無法漂移、獲取「食物」外,更無法附著生存。以上部、底部及圓筒三種過濾器型式分析,使相同的培菌濾材,其中,上部過濾系統培菌效果最差,其主要原因在於泡水,唯有讓培菌濾材浸泡在水中,才能滿足硝化菌群特性的需求。
四、硝化菌在哪裡?
[圖片說明 Photo description]:魚缸之中,並非只有硝化菌群存在,還有其它不可獲缺的益菌群存在。
硝化菌在那裡呢?這個讓不少魚友又好奇又納悶的問題,究竟花了大把銀兩,卻又看不到牠的蹤影,是否硝化菌群有存在?又會出現在那?
事實上,硝化菌群無所不在,不僅存在水中,連土壤、植物..等都有牠的蹤跡。在魚缸中,大多魚友會認為培菌濾材及海棉表面,硝化菌群數量最多、飽和,事實上,並非如此,硝化菌群數量多寡關鍵在於「浸水」,特別是上部過濾器中的陶瓷環水無法持續流經、海棉表面污垢太多,這些魚友認為存在最多硝化菌數量的濾材,其數量相當稀少。
[圖片說明 Photo description]:底砂的表面層1~2mm處是硝化菌數量最集中區域。
若有鋪設底砂飼養者,底砂的表面層1~2mm處是硝化菌數量最集中的地方,這個地帶,不但水的流動,帶來足夠的食物及水中氧氣,底砂又提供硝化菌群最適合的「生存空間」,並非在過濾盒濾材中,二者大差異在於,底砂是整個浸泡在水中,而上部過濾器系統,水由上而下流動,濾材受水量不足,不符合硝化菌特性所需,當然硝化菌數量也少得可憐。
除培菌濾材、底砂表面層外,水中植物的根、莖、葉...等處,也是硝化菌群「喜愛聚集場所」
五、如何獲得硝化菌?
許多新手及經驗不足魚友認為,只要放入硝化菌粉或液,魚缸中就有滿滿的硝化菌群,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認知!若沒有適合存活環境與條件,硝化菌群很快就會死亡消失。已是受的硝化菌商品來說,可分為粉狀與液體二大類,液體為活化菌,倒入魚缸後,只要適存條件佳,硝化菌群不僅可立即發揮作用,且可源源不斷繁衍,粉狀類,因多為休眠菌種,需要36~48小時逐漸紓醒,才會達到「解毒」工作。無論液體或粉狀,都有其保存期限限制,液狀保存期限並不長,若有發現異味時,代表液中的硝化菌群幾乎死亡。
除花錢購買外,可藉助他人使用過海棉或濾材「移植」到自己過濾系統中,也可培養硝化菌群。此外,亦可用蛤仔培養硝化菌,不但花費便宜、步驟簡單,且培養出的硝化菌群數量相當飽和,如何以蛤載培養硝化菌,可參閱:
「自行培養硝化菌」1、2、3、4、5 或
「蛤仔培菌法」
六、魚缸中的硝化菌足夠嗎?
花費大把銀兩購買的硝化菌粉或液,添加後,究竟在你的魚缸中的硝化菌數量有多少呢?除可用檢測劑檢測NH3/4及NO3/4數值外,亦可簡單以眼睛判斷魚缸中的硝化菌是否足夠?包括:
1.觀察泡泡是否易破裂?
2.魚缸邊緣是否有細小泡泡聚集?
水面若出現氣泡不易破裂,或魚缸邊緣聚集許多不易破裂細小泡泡,這些都是水質惡化的警訊,特別是水質的酸化,而水質惡化,多半因水體中魚隻排泄物、飼料殘餌及有機污垢量過多,產生大量有毒氨有關,而有毒的氨正是硝化菌群的「主要食物」來源,坦若,硝化菌數量足夠、飽和,不會產生水面氣泡不易破裂、魚缸邊魚友細微泡泡聚集情況。若要有效掌握水中硝化菌數量是否足夠,建議,仍以檢測劑檢測NH3/4及NO3/4數值。
七、粉狀與液體
市售的硝化菌商品,可分為粉狀與液類,液體為活菌,倒入水中,可在短時間內發揮「解毒」功效,而粉狀商品,多為休眠性菌體,需要24~48小時時間「紓醒」,待硝化菌群紓醒後,數量才會逐漸增加。許多新手或經驗不足魚友誤以為,只要添加硝化菌粉後,魚缸中就有「飽飽且充足」的硝化菌群,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!無論粉狀或液體硝化菌商品,都有一定的保存期限,愈接近製造日期,其品質愈佳,坦若有產生異味或臭味,表示硝化菌群已大死亡,或商品中的菌數量相當微少。
八、耐命又脆弱的硝化菌群
硝化菌群是一種耐命又相當脆弱的益菌群,只要有適存的環境,牠可源源不斷繁衍,坦若環境不佳,會很快死亡而消失。此外,硝化菌群容易受到:水溫、pH酸鹼值、藥劑、有機污垢量過多、光照射...等因素而影響其生存,特別是藥劑的危害,是導致硝化菌群瞬間大量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。
九、對硝化菌的錯誤迷思
常見對硝化菌群錯誤迷思的問題,包括:
(一)、培養需要時間等待
等待,是培菌最重要關鍵之一,以粉狀類商品來說,多為休眠性菌種,需要約2~3天時間,讓硝化菌群「慢慢紓醒」,且讓硝化菌群「繁衍」增加,一套完整的菌相,更需約需3個月,甚至半年之久,絕非可一蹴可及,因此,添加飼養魚隻要緩慢且少量增加。
(二)、不斷添加,不等於愈來愈多
與其不斷添加硝化菌,倒不如提供優質的環境來得重要!如果環境不對,就算沒有全數掛點,剩下的也是寥寥無幾。許多魚友「過度重視」硝化菌群存在數量,往往會不斷添加硝化菌商品,坦若,整體環境不佳,即使添加較高量的硝化菌粉狀或液體商品,硝化菌群恐怕也難以在惡質環境中活絡、長存,很快就會死亡消失。
(三)、適合的pH酸鹼值、硬度環境
菌群最適合的pH酸鹼值約在7~8間,太酸的水,反而不利於菌的生長。許多魚友犯了「魚隻一次到位」及「看到喜歡就買,形成高密度飼養」的無心之錯,當魚隻數量增加,相對地,飼料殘餌、排泄物及有機污垢數量也會爆增,負責阻擋污垢的過濾棉也會被加快污染,當污垢量增加,腐生菌也會增加,腐生菌與硝化菌群是二種不同屬性菌種,同時也是魚缸中必要益菌,當污垢量愈多,腐生菌群數也愈多,嚴重影響到硝化菌群的生存,因此,適時的換水及清洗過濾棉,減少污垢量,才能讓這二種必要的益菌群同時存在你的魚缸中,讓你的水質與魚隻更穩定。
(四)、避免外力干擾
硝化菌群很容易被pH酸鹼值、水軟硬度、水溫、光照、藥劑、有機污垢量多寡...等外力干擾,而影響到其繁衍與存活,特別是藥劑的的危害,更直接、快速,甚至讓硝化菌群在短時間內消失殆盡。
(五)、泡水的附著型濾材
硝化菌群所需的物質(食物、氧氣...等)及附著或移動,必須靠水流動,特別是培菌濾材,若困水或水飽和度不足,其菌數量相當低甚至可說不存在。以底部、圓桶(外部)及上部三種型式過濾器來看,底部與圓桶(外部)過濾器培菌效果最佳,關鍵就在於「泡水」。唯有讓培菌濾材浸泡在水中、提高及增加濾材困水面積及水量,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增加培菌率培菌的效果。
(六)、穩定、完整的系統,減少降低危害
穩定、完整的硝化菌系統,可減少氨、亞硝酸、硝酸鹽...等有毒物質危害魚隻,當水中氨含量過高,會影響到血液對氧氣及營養的吸收,進而也常會導致魚隻呼吸急促、爛尾、爛鰭...等。
(七)、禁止同時換水、清洗濾材
無論清洗濾材或換水,都會造成硝化菌群數量大量流失或「消失」,特別是,許多魚友看到過濾棉上佈滿厚厚一層污垢後,往往都是「隨手一丟」更換新過濾棉,這無形間讓硝化菌群「瞬間消失」,因此,千萬不要同時換水與清洗濾材同時進行,宜約2~3天,讓流失的硝化菌群數量逐漸補足後再進行。
(八)、自行培菌,輕鬆搞定
除購買市售硝化菌商品外,亦可另外自行培養硝化菌,其方法簡單,也相當省錢!其中,以「蛤仔培菌法」只要約一星期培養,就可輕鬆擁有「一大桶」菌數量箱ㄉ飽和的硝化菌液可用。
Cultivate more nitrifying bacteria with clam, please click
Day 1、2、3、4、5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