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夏天較往年更為酷熱,也讓水溫持續飆升,當水溫升高,水中浮游生物、藻類...等也會增加,導致水中氧氣量愈來愈少,這會對魚兒產生怎樣的影響呢?
當水溫愈高,水中含氧量也愈低!那麼,為何水溫與含氧量有關聯呢?
水具有吸收與釋放熱功效,由於水的比熱(Specific Heat capacity)很高,當水吸收或釋放大量的熱後,也不會造成水溫在短時間出現巨大變動,因此,水體(水容量)愈大,水溫的變動愈小,相對地,因水體愈小,比熱小,水溫的變動也會愈大,這也是為何,較小魚缸,水溫的驟變大於大尺寸魚缸。
在自然界中的水溫,一年四季的天候變動,產生不同的水溫,當水溫升高,不會造成魚隻立即死亡,但水溫降低,瞬間達到5℃時以上,魚隻會受到壓力,而減少魚表黏膜分泌,當魚黏膜減少,保護力也會減少,遭到壞菌、病菌入侵機會也愈大。當水溫升高,魚隻的新陳代謝速度愈旺盛,魚的耗氧量愈大,魚在吃餌料後,因體內消化與吸收,也需要更多氧氣量,因此,保持水中足夠的氧氣量相當重要。
水溫的高低,也影響到水溶氧量(Dissolved Oxygen,簡稱:DO),熱帶海域海水溶氧量,會低於寒帶海域,因此,水溫較低,含氧量較高,水溫較高,相對地,水中含氧量較低。舉例來說,在鹽度0的15℃度乾淨水中,其飽和溶氧值約 10 mg/L,但在34℃水溫時,其飽和溶氧值僅約 7 mg/L。
當水中溶氧量較低,魚隻最明顯且直接反應,會出現接近水面呼吸的浮頭現象、魚鰓蓋縮放加快,同時,魚隻的食慾與消化吸收率也會降低,進而影響到魚隻消化與營養吸收,若長期處於溶氧量偏低或不足環境下,會讓生長速度減緩、發育不良、抵抗力變弱。
一般來說,水中溶氧量達到4.5 ppm以上,魚隻的食慾表現會變得強烈,5.0 ppm以上,飼料的利用率數值最佳化,但並非水中溶氧量愈高愈好,當水中溶氧量達130%,可能是水中營養鹽(碳、氮、磷)過於豐富,導致水生植物過度生長、水中光合作用旺盛,大量產生氧氣所造成,反而是水質惡化的警訊,這種現象多半會發生在水流緩慢的水體,極端的溶氧,會讓pH酸鹼值升高、大量藻類繁殖,一般稱之為藻華現象。
在清淨的水體中,一般溶氧量不會超過120%,因此,溶氧量的多寡,也是觀察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。
本文由「Martin的金魚窩」協助修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