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水質優良時,經由氣泡石產生、過濾器...等方式產生的細小泡泡,與空氣接觸後,很快就會破裂,讓空氣中的氧氣融入水中。當泡泡不易破裂,且出現聚集不散,與下列解個原因有關,包括:
一、水中有機物過多
最常間的有機物,主要為飼料殘食、魚隻排泄物及耗氧有機物。魚隻必須經常餵食,飼料殘餌與魚隻排泄物會日積月累,不斷產生污垢,這些污垢腐爛後,會產生有毒氨氣,當氨氣指數愈高,對魚的健康、性命及遭受病菌侵的威脅與機會也會愈大。當水中有機物量過多,也會讓水無法清澈,囤積在水面及魚缸邊緣的泡泡也不易破裂。
二、餌料蛋白質過高,魚體排出體外,易敗壞水質
市售的飼料,針對不同魚種、階段大小,添加不同比例的蛋白質,一般蛋白質含量介於30~50%之間,隨著魚齡愈來愈大,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會逐漸遞減。
一般來說,幼魚因成長需要,對蛋白質的需求會高於成魚,多半餵食幼魚的飼料,蛋白質多介於40~50%之間,成魚則為30~40%居多,飼料中,並非蛋白質含量愈高愈好,多餘的蛋白質會被排出體外。
當水中含有過多的耗氧有機物(耗氧有機物,泛指:動、植物殘體和生活工業產生的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...等易分解的有機物,它們在分解過程中,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,因此,稱之耗氧有機物),若在缺氧或氧氣不足下,容易發生腐敗分解、惡化水質。餵食蛋白質過高飼料,容易在水面、魚缸邊緣產生泡泡聚集,代表水質已開始敗壞。
三、硝化菌建立不完全
硝化菌將氨分解為亞硝酸鹽,進而再分解為硝酸鹽,降低減少有毒物質對魚的危害。坦若,硝化菌系統不健全、硝化菌群數量不足,飼料殘餌、魚隻排泄物及其它耗氧有機物又不斷產生下,勢必導致氨氣含量爆增,如此,也會水面產生泡泡不易破裂、聚集現象發生。
四、水面產生油膜
本文由「Martin的金魚窩」協助修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