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魚大便,可觀察出魚隻的健康反應,當你看到魚大便漂浮在魚缸中,你的反應會是怎樣呢?
相信不少魚友,看到魚大便,恨不得立刻「完全消滅它」!只可惜,只要魚有進食,一定會產生排泄物。魚吃餌料入肚後,糞便便成為「最後結果產物」,換言之,餵食後,魚隻是否完整吸收、消化?腸道是否健康?皆可從觀察魚大便得知結果。而種植水草、觀賞植物或蔬果,仰賴魚的排泄物供養營養,當魚大便出現異常,水草、觀賞植物或蔬果能獲得「完整」營養嗎?這些惹人厭的大便,能否被硝化菌分解嗎?
(一)、造福水草、植物及蔬果
魚大便顏色,決定於食物種類,坦若魚隻攝取綠色植物,糞便顏色幾乎為綠色,若為動物性餌料,其顏色必定呈現較暗顏色,而最多使用的人工飼料,多以棕色(土黃色)為主。不同的餌料餵食,除決定魚隻獲取某些營養素含量多寡關鍵外,更影響到水草、植物或蔬果獲得某些營養速高低。如:餵食高蛋白質含量高之飼料,當魚體無法吸收時,必定隨糞便排出體外。
若餵食的餌料,魚隻無法消化吸收後,又被「整套」排出體外,若經水草、植物或蔬果分解後後,間接地,會對水草、植物或蔬果提高某些營養元素的供給,這種「天然食物式」供給營養份,與化學合成營養素相比較,其優劣為何?或許你會問到,供給水草、植物或蔬果的營養素不足,無法完全滿足生長所需...。或許,你只餵食少數一或二種餌料時,當然會造成「營養不平均」情況,坦若,你採以多類型餌料(如:活餌、綠色植物及人工飼料)輪流餵養,不同類型都有其特有營養素,如此,可否供給水草、植物或蔬果更廣泛的營養素呢?
(二)、硝化菌的迷思
[相片說明 Photo description]:硝化菌液是活化菌,倒入後可立即發揮作用,但保存期限較短,購買前必須確認製造日期。
許多魚類,屬於大食量魚種,吃多、拉的也多,但面對這些「黃金」,你要如何面對它?要如何處理?
魚大便被硝化菌分解後,剩餘的殘留物,最後何去何從?被分解消失,還是...?
大多魚友知道,魚缸需要硝化菌,這對魚而言,是一種益菌,而取得硝化菌方式,多半以倒入硝化菌粉末、液體...等,讓硝化菌佈滿整個魚缸。事實上,取得硝化菌的來源有很多方式,藉由市售的硝化菌粉末、液體...等方式,是 一種快速又方便的方式,但市售的硝化菌種類很多,品質優劣相差甚多,選擇,信譽良好的品牌,否則,添加來路不明的硝化菌,恐怕只是「加心酸」,一點效果都沒有。自行培養硝化菌及直接取得他人使用的海綿,讓硝化菌存在魚缸,是一種天然又穩定的方法,這樣的方式,大可不必擔心,魚缸中是否有硝化菌存在的擔憂。
此外,許多魚友常問:「在換水後,我需要倒多少的硝化菌粉(硝化菌液)?...」、「換水後,硝化菌會不見...」、「要如何知道,我的魚缸中是否有硝化菌?」、「魚缸中的硝化菌數量足夠嗎?」,這些問題,一直是硝化菌常見的發問問題。
硝化菌多屬懸浮性個體,需要有物體附著,只要有適當的「住所」與「食物」,硝化菌在24~36小時後,會自然倍數增加,而硝化菌的增長,會受到氧氣、水溫、光、pH、水中鹼性物質、化學物質...等因素,直接影響到其存活與繁衍速度。此外,在過濾器放入陶瓷環、海綿、菜瓜布...等,及鋪設底砂,這些都是硝化菌最溫暖的「家」。
[相片說明 Photo description]:以整個魚缸來看,底砂的表面2~3 mm處,是硝化菌群數量最多的地方。
硝化菌一旦產生,會分佈在整個魚缸,包括:濾材、底砂、水草、玻璃壁...等處,幾乎無所不在,想要確保硝化菌存活,就要給它「環境」與「食物」,否則,硝化菌,即使添加在多的硝化菌粉、液,恐怕,在短時間內,硝化菌都會陸續死去。
此外,添加各種化學物質、藥劑,對硝化菌的殺傷力相當大,一旦硝化菌大量死亡,恐怕魚隻也性命難保!
本文由「Martin的金魚窩」協助修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