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把魚養好、健康、減少病菌入侵體內,就先把腸道顧好,一句廣告詞:腸道好,身體自然就健康!
雜食性、草食性的魚,先天就沒有胃器官,所有消化與吸收全仰賴腸道完成,換句話說,與魚的消化、營養吸收、免疫、抵抗力...等有關鍵性的影響,想要魚兒腸道健康,就要對基本「『腸』識」瞭解,否則,連與怎著死亡,恐怕還是一頭霧水!
雜食性、草食性的魚類,用「直腸子」的魚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,牠們天生就是「邊吃邊拉」的習性,因為,體內沒有可存儲食物的胃器官,自然地,食物入口後,就靠腸子來做吸收、分解。以腸子來說,腸內的杯狀細胞,可分泌大量消化酶來幫助消化。腸道的消化,係指:腸道的蠕動、擺動、分節運動...等,輔助腸道快速消化食物。魚隻腸道內的粘膜層、粘膜下層及肌肉層,具有黏膜免疫作用,可防止有害細菌侵襲。腸道內的消化液、粘液可分解入侵的有害菌。腸內存在大量免疫活性細胞核。
提到魚隻腸道,大多魚友只知道乳酸菌,乳酸菌只是其中的一種菌群而已,事實上,腸道內菌群種類相當多類,大致可分為:營養、免疫、致病三大型。
(一)、營養型:
腸道內營養型菌群,在代謝過程中合成的維生素及酶...等,被魚吸收後,對魚的營養、消化吸收方面扮演相當重要的作用。
(二)、免疫型:
腸道菌群自身可產生抗生素,可有效抑制其它細菌繁衍,可阻擋外來病菌入侵。
(三)、致病型:
當腸道受傷、受損後,病菌入侵體內,藉由血液擴散到其它器官,並大量繁殖、釋放毒素,當器官內的病菌量高於體內益菌群數量時,魚就處於生病狀態。
魚與人一樣,在腸道中益菌與壞菌同時並存,當益菌數量多於壞菌時,自然就健康無恙,坦若,壞菌或病菌高於益菌群數量,想要魚兒健康、不生病,恐怕都很難!因此,腸道的保健工作,相當重要。有可從下列幾方面加強。
(一)、確保腸道暢通:
選用優質餌料、定質、定量餵食,可確保腸道暢通,坦若腸道無法暢通,輕者腸道堵塞,引起消化不良...等,進而造成魚隻側翻、翻覆,重者,引起腸道炎,產生有害病菌,造成體內其它器官遭病菌侵襲,魚隻死亡率相當高!
(二)、多餵食助消化食物:
[相片說明 Photo description]:平日餵養時,建議採多種類餌料相互餵食,可幫助腸道消化功能,另外,定期可添加整腸藥劑,可增強腸道消化與吸收能力。
平日餵養時,建議採多種類餌料相互餵食,如:水草、浮萍、高纖維值食物...等,都可幫助腸道消化功能。此外,可餵食整腸藥劑,藉由這些整腸藥劑可提高腸道消化與吸收功效。
(三)、避免減少餵食蟲餌:
避免減少餵食活餌類蟲餌,是腸道保健的重要工作。飼養上常餵食的蟲餌,牠們原棲息地就是最髒、最臭的環境,加上,蟲餌來路不明、消毒工作不徹底,帶有細菌、病菌、寄生蟲...等的機會就相當高,進而嚴重威脅腸道內益菌群存活。
(四)、避免餵食硬度過高飼料:
[相片說明 Photo description]:許多劣質飼料,其硬度相當高,非常不易於魚隻腸道消化,往往成為魚隻出現翻覆、倒栽...等問題的最常見的「隱性」原因。
飼料硬度愈高,在腸道就愈難蠕動而被消化吸收,這些高硬度飼料在腸道無法被消化或被排出體外,就會在腸道中腐爛,產生穢氣、細菌,存在腸道時間愈久,穢氣、細菌量愈多,不僅容易堵塞在腸道,造成魚隻倒頭栽、翻覆,甚至,更有可能引起腸道被細菌侵蝕而潰爛。許多資深玩家或飼養者,為幫助、提高腸道消化吸收,會採用浸泡軟食餵食,而少數惡質的再加工第二手飼料,再經過烘烤後,飼料大幅變硬,導致魚隻倒頭栽、翻覆,甚至,甚至引起腸道被細菌侵蝕而潰爛的機會最高,為了魚隻健康著想,還是別碰這種硬飼料。
(五)、做好水質把關:
水質不好,水中壞菌、病菌量自然多,做好定期換水工作、減少水被污染,都可減少壞菌、病菌入侵體內的機會。
許多經驗不足或新手魚友認為,魚隻出現倒頭栽、側翻覆或360度翻覆,是魚膘破裂、遭重力擠壓所致,事實上,這種機率相當低,魚膘是負責魚隻起浮、下沉、左右平衡的重要器官,魚膘充氣,魚隻才能浮起,魚膘消氣,魚才可下沉,魚膘每天膨脹與縮收可達數千次甚至萬次以上,是相當耐用器官。魚隻出現短暫性倒頭栽、翻覆,多半來自腸道方面問題。
想要魚兒健康不生病,請記得:「腸道好,魚自然就健康!」。
本文由「Martin的金魚窩」協助修正